校友风采

四朗拉宗:牵住梦与根的两端

2019-06-19 10638

四朗拉宗,藏族,法学院2015级法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她曾担任我校民族文化交流与促进协会会长,带领协会取得较大发展。四朗拉宗学习刻苦,积极参与和组织活动,曾担任30余次项目负责人。积极就业,努力为西藏发展做贡献。现已被中国农业银行西藏分行录用。

一边是西藏,是生养自己的根;一边是北京,是不断追寻的梦。以梦为马,她终不负这青春韶华。

“我很喜欢出去走。”谈及自己的爱好,四朗拉宗这样说道。的确,四朗拉宗一直都是个“不安分”的女孩。填报高考志愿时,她态度坚定,“我要去一个远一点的地方,去大城市看看。”节假日里,她和朋友远游,足迹遍布各地大小景点。北京各个地方、各大高校的活动,她也总是愿意参加。“要多出去看看,优秀的人还很多。”她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出去走”是她对这个缤纷世界的回应。

出去走,不单是地域上的旅行,也是心理上的突破。最初,学生工作对四朗拉宗来说是有些挑战的。“部长安排任务时,我觉得自己特别不行,总想躲避。”她回忆道,“后来也正视了自己的不足,在一起办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其实很喜欢办活动,慢慢地走出了阴霾。”再后来,她更担任了30多次的项目负责人。一次次的突破,成就了现在的四朗拉宗,正如所她说,“积极地去适应环境,在优秀的环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去挑战它。回过头,想想我的大学生活,我觉得我是进步的,我是让自己满意的。”

放眼向前,拓宽自己见识的边界,就是在拓宽自身可能性的边界。一步步发现世界的过程,就是一点点发展自己的过程。出去走,天高路远,正是马蹄疾时,她一直在路上。

途行,师友为翼梦为马

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前行的路上也会有迷惘和挫折。四朗拉宗回忆起刚进学校时,自己并不适应这里的学习生活,常常觉得自己基础差、跟不上大家的节奏。所幸,短暂的迷惘后,她找到了自己在法学课上的兴趣。对于法学,她越学越喜欢。“老师们讲课都让我很感兴趣,辅导员涂帅老师也很照顾我,他们给了我很多的进步空间,让我一步步得变优秀,很感谢遇到了这么好的老师。”谈到老师,四朗拉宗充满了感激。

准备司法考试期间,四朗拉宗每天5点半就起床,日复一日地在图书馆复习。“好几次都差点崩溃,幸好身边有朋友一起。”每当自己学不下去了,她就和朋友们一起出去吃顿大餐,互相鼓励,又坚持学下去。这一来就坚持了5个月,也最终通过了考试。四年的学习里,良师相助,益友同行,他们像四朗拉宗的一对翅膀,在背后支持着她不断向前。

“自己身为这个民族的人,一定要为这个民族做一点事。”学习之外,四朗拉宗的热情也同样挥洒在“为民族做一点事”上。从大一到大四,从干事到会长,四朗拉宗和民族文化交流与促进协会一起长大。当年和朋友们一起坐在西门的草坪上讨论协会活动的场景仿佛还在四朗拉宗的眼前。百团大战、国际文化节、元旦晚会、千人台胞夏令营……事情一条一条地规划,活动一件一件地参与。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社团,如今也已发展得逐渐有了声色。“我们让更多人了解到民族文化,看到少数民族的亮点。在这里,我感受到的不只是责任感,还有归属感和温暖。”谈起民协,四朗拉宗眼里都是自豪。

回首,犹怜故乡草木青

北京是记录着梦的风帆;西藏是支撑起家的屋檐。面对毕业去向的选择时,四朗拉宗坦言自己也有一些纠结。“我很喜欢北京,这里生活便利,多元包容,非常适合生活。”四朗拉宗说起了她对北京和西藏的记忆,“西藏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的一部分,我爱她。”

多方考虑后,四朗拉宗最终做出了决定。毕业后,她将前往中国农业银行西藏分行任职。“我还是选择了回到西藏去,那边是我的根,需要我去帮助她发展。”

从西藏到北京,从北京到西藏,四朗拉宗始终牵挂着梦与根的两端。逐梦北京,她把民族风吹到首都;寻根西藏,她把梦想带回了边疆。“北京让我认识到很多优秀的人,开拓了眼界,自己也不断变得更优秀。回到西藏,我也要保持这种心态,不断提升自己,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才能不负青春。”

“我还年轻,还有无限可能。”面对未来,她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