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总会新闻|峥嵘甲子书历史,莫道白首不芳华 ——记1963届校友入校六十周年返校活动

2018-10-09 2194

 

2018年9月19日上午10时,1963届校友返校活动在科研楼101会议室隆重举行。近五十位老校友重返母校,纪念入校60周年。毕业已五十余载,再见已两鬓斑白。同学重逢,眼含热泪,紧握双手,真诚拥抱,讲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人生。扯不断的,是与贸大的纽带情节;忘不了的,是与同窗的深厚情谊。尽管校友们都已是七八十岁的高龄,却仍是精神焕发,神采奕奕。透过他们,可以看到了老一代贸大人的风采与风骨,体现着“经贸先锋,扬帆远航”的魄力与魅力。

老校友们还特意在活动开始的前一天带来了自己的书画作品,用以装饰会场。

 

 

活动伊始,63届校友联谊会蔡万贵秘书长介绍了63届校友的基本情况,对校友们的到来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和感谢。

接着,63届校友联谊会孙玉兰会长进行了代表发言。她说,此次返校,是向母校问好,也是向母校进行成果汇报。63届的学生,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了、贡献着贸大人的力量。上至中央领导,下到基层干部,还有大批的企业管理者,63届校友的青春挥洒在祖国的建设中,根植于祖国的繁荣进步之中。而这一切,都来源于贸大的培养。

在此之后,王稼琼校长对老校友们的返校表达了诚挚的欢迎,也对于老一代的贸大学子为学校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同时,王校长也向老校友们细数近年来贸大取得的发展成果,包括贸大入选国家的“双一流”计划,学科评估的优秀占比,以及贸大日益丰硕的国际化成果等等。贸大的发展成果是一代代贸大人共同书写的辉煌,离不开老校友们的积淀和支持。王校长也希望老校友们能够对于学校的发展和进步给出宝贵的意见,助力学校再创辉煌。

 

王稼琼校长的发言结束后,贸大原副校长王林生教授缓步走上发言台,虽然已经八十八岁高龄,但仍精神矍铄。王校长回忆了当年小胡同里的北京外贸学院,回忆着当年办学条件的艰苦,也褒扬着这一代贸大人的坚毅!平房为课堂,后海作操场,但清晨伊始,书声琅琅,此起彼伏。这一代,是能吃苦的一代,是接受了课堂和劳动双教育的一代,是听党指挥,奉献青春的一代,也是同窗情深的一代。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他们的人生奋斗着,精彩着,熠熠生辉,书写了贸大人的传奇!“若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王校长也希望老校友们能够继续发挥余热,努力奋斗!

发言结束后,老校友们将其珍存的珍贵史料捐献给贸大,并于科研楼前进行合影留念。

 

 

 

 

 

 

 

 

合影过后,老校友们播放了自行制作的视频,视频中记录了他们在贸大生活的点点滴滴和如今的精神风貌,老一辈的贸大人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天伦之乐,享受着晚年的幸福生活,丰富多样而又富有内涵。

滕秀珍校友和安苗彦校友进行发言。滕校友讲述了当年在校学习的经历。同学们都喊她一声“大姐”,即使是毕业了,大家分开了,这份浓浓的同窗情依旧牢牢记在她们的心里。安苗彦校友则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位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贸大校友,她曾到原子弹试爆基地,在那里为核工业和国防建设做出着自己的贡献。除此之外,严隽和、中月光、王顺林、唐国瑞几位校友也代表校友们进行了发言。

接着,老校友们进行了才艺展示。曹胜林校友带来了精彩的武术表演,孙玉兰校友则重唱了多年前的那首《丢戒指》,大家其乐融融。会场一片欢声笑语。

最后,1963届校友聚会在校园聚餐后落下帷幕。

 

附:王林生副校长在活动上的发言稿

相逢白首莫惆怅  夕阳红遍添余热

一一在1958级校友返校聚会上的发言

王校长、各位来宾、各位同学:

今天是1958级外贸专业的同学入学60周年纪念大会。在古代的历法中,60年为一个甲子,在历史的长河中,60年只不过是弹指一瞬间,但在你们的人生旅途中,过去的60年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峥嵘岁月。因为在你们入学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迎接诞生十周年。年轻的共和国经历着严峻的挑战,迎着风浪前进,你们在风浪中同共和国一起成长。

新学年刚开始,你们就上了劳动锻炼的第一课,打起背包,走向荒芜陡峭的九龙山植树造林,用你们的汗水浇灌每一棵树苗。60年后的今天,幼苗已长成参天大树,大树的年轮正好记录着你们生命的历程。你们不仅上好了第一课,在后来的五年里,也没有辜负党的培育和期望。你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了小胡同里的一所大学。那是新中国第一所,也是当时唯一的一所培养外贸干部的高等学府,简陋的设施和清苦的生活,更加激发了你们的奋斗精神,立志要在党的培育下早日成材,达到符合新中国外贸干部的条件:政治立场坚定,组织纪律严明,掌握外贸知识和外语技能。

当时没有高楼大厦,四合院的平房是你们的课堂;没有大操场,更没有体育馆,后海就是你们的运动场所;没有录音机,也不知电化教学为何物,但黎明即起,晨练外语。胡同内、大院里,书声朗朗,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这就是新中国早期培养外贸干部历史中的一页,这是可贵的一页。当年高教部杨秀峰部长来校视察,在后马厂胡同的大饭厅勉励大家,要继承和发扬延安外语学校艰苦奋斗的传统。那时我是一个年轻教师,见证了这段历史。作为教过你们两门课程的老师,也见证了你们的奋斗过程,我为你们感到骄做。我知道你们这一年级同学有的是由工农速成中学保送而来,有的在入学前已经参加革命工作,还有的也来自劳动人民家庭,经过各地党组织的甄审推荐,才能报考入学,可说你们与劳动人民有着天然的联系,是新中国大学中的工农子弟。因此,在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你们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奔向农村,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参加整风和进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当时粮食紧缺,生活十分艰苦。风岗河畔,天寒地冻,你们始终和贫下中农同甘共苦,一起战斗。到了毕业离校时刻,没有鲜花,没有盛宴,但在降重而简朴的典礼上,你们手捧毕业证书庄严宣誓:坚决听从党的指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有的到边疆,有的留北京:有的下基层,有的去国外。

岁月悠悠,人海茫茫,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你们分散在天涯海角,历经了风雨沧桑,是往日战斗的情谊把你们牵引在一起,再次回到了母校,欢聚一堂,共叙契阔。晚年重逢,虽然两鬓已白,相信豪情不减当年,定能添加余热,让夕阳漫天红遍。七十年前,我从上海到北平清华上学,清华园内流传着不久前逝世的朱自清先生的一联诗笺:“若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是朱先生晚年对将要诞生的新中国的美好憧憬。今天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已经成为现实,我们更无须有丝毫惆怅。习近平总书记正领导我们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他提出要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我们也牢记当年的誓言:坚决听从党的指挥,发挥余热,继续奋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