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皓,1992年从宁波考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海关系商检专业,1994年商检系并入国际商学院,在校期间曾任校学生会主席;1996年毕业后在外经贸部贸研所工作;1999年加入爱德曼国际公关公司;2008年成为宣亚国际传播机构总裁;2011年开始打造优拓传播机构,走上创业之路。
蒋皓学生时代
窗外大时代窗内小舞台
1992年,蒋皓从浙江省宁波市考入对外经贸大学。那年,贸大高考录取分数线很高,来了十六个省的状元。来自浙江省重点中学——效实中学的蒋皓考分也很高。成绩优异、性格外向、喜欢沟通的他,中学时就是校学生会干部,毕业时是全市两名中学生党员之一。宁波是历史悠久的通商口岸,海关、商检工作被看成金饭碗,他很自然地将商检作为了自己的志愿。
大学时代的蒋皓恰如他的名字,内心和行为如同皓月般敞亮。贸大为他打开一个大大的窗口,令他的视野豁然开朗。从窗口看出去,是刚刚开始的市场经济的大时代;从窗外看进来,里面的风光也很精彩,那是由他和同学们创造的校园生活。他一进校就加入了海关系学生会和后来的商学院学生会,不久又成为校学生会生活部部长,1994年当选校学生会主席。
校学生会生活部部长干起来并不容易。几乎在所有大学,学生食堂的伙食和饭菜价格都是学生对学校意见的焦点之一。蒋皓和他的生活部决心做一点实事。他和学生干部们来到伙食科,向科长发出一个建议:让学生到食堂帮厨。这个建议得到了科长的支持。于是,生活部组织各系选派学生,每周一次到食堂帮厨,参与原料采购、炒菜、窗口卖饭和食堂的成本核算。帮厨促进了学生与伙食科的双向沟通,使学生们从中感受到食堂师傅的辛苦,了解伙食管理的难点,消除了学生对学校后勤工作的误解。
大三,蒋皓被推举为校学生会主席。在这个位置上,他牵头在校园开展了诸多大型活动,其中得意之作是举办了“名人系列讲座”。他敏感地意识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蓬勃兴起,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谈判,社会正发生着巨变。为了让贸大学生密切关注这一系列巨变,深入解读国际国内的大环境,探寻种种经济现象背后的推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时代“弄潮儿”们请进校园,让学生面对面聆听这个时代的强音。学生会陆续邀请了四通集团董事长段永基、经贸部副部长沈觉人、海基会副秘书长李庆平、港澳办副主任陈滋英等企业家和政府官员走进贸大,和同学们进行了广泛探讨。在邀请嘉宾过程中,蒋皓克服了许多困难,表现出了敢想敢做的气魄。讲座得到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孙维炎校长、方茂田副书记都会在办公室接待了嘉宾,并亲自为演讲致开幕词。名人系列讲座在同学中产生了强烈震撼。
另一个让蒋皓骄傲的记忆是,他于毕业前一年即1995年作为北京市高校代表之一,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学联代表大会,并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接见。这一荣誉在贸大校史上也具有里程碑意义。任学生会主席期间,他还参加了周围五校“东方大学城”的联合活动。这项工作让他进入到跨校合作的更高平台,从北京市学联和全国学联的角度,思考如何进行学生管理体制改革和校园文明建设。这些活动让他得到很大锻炼。
身处窗内的他从未忘记自己作为学生的主业是学习。他评价当时贸大的一大特色是对学生复合型基础知识的培养,尤其是英语和经济理论体系,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记得念大一时,英语老师张静让大家每晚熄灯后用英语总结一下当天做了什么,这让他养成了用英语思维的好习惯。每天清晨,老教学楼前的小花园是同学们念外语、听外语广播的最好去处。除了主科,中国文学、西方音乐史等素质培养和熏陶也让他颇受裨益。
窗外扬风帆航道定公关
1996年蒋皓毕业,选择去了外经贸部研究所。他希望在中国市场经济和恢复关贸总协定的背景下,对中国经济的走向、产业发展的趋势、外贸人才的需求变化等宏观形势有一种理性把握,他希望趁着年轻打下更扎实的理论基础。
他被分配在贸研所世界贸易处工作,具体工作是负责关贸谈判相关政策的研究。第二年,他参加了APEC在中国最大的研究项目——《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当时的争论很尖锐,焦点围绕着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是否一定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不少国家的政策制定与执行有着切实的指导作用。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蒋皓成为这个项目的成员之一,获得很多机会能与专家们一起探讨这个战略性问题。他到泰国考察,参观了当地的企业,与环保部门进行座谈,深入分析泰国的经验得失。1998年10月,APEC各成员国在北京建国饭店举行这一研究成果的发布会,蒋皓作为贸研所指定的项目陈述人之一向与会的各国代表介绍研究成果。第一次在这么重要的国际性大会上用英语演讲,面对的都是APEC各国的专家和官员,他的压力非常大。为此,他花了很多时间准备,向所里的老同志请教,采访环保部的领导,调研大量环保政策,以加深对项目的理解。他的汇报取得了成功。
蒋皓与戴尔总裁 Michael Dell(摄于2000年)
贸研所的三年给蒋皓最大的收获是让他站在了一个很高的平台上参与国家政策的研究,并将理论与实务结合起来,能从国家加入WTO后如何制定贸易政策,国与国双边贸易关系等宏观角度思考问题。
1999年,在商务部组织的一次“外商在华投资环境”研讨会上,他作为组织者有机会与国际著名公关企业爱德曼公司总经理相识。对方非常看重他良好的外语水平、扎实的经济理论功底和对政府工作流程的熟悉,邀请他加盟爱德曼。就这样,他非常偶然地走进了公关领域,就此决定了他后来的事业方向。
在爱德曼,他的工作是为客户在中国市场树立品牌,制定营销与传播方案。这些营销技能他在校时就有所接触,所以并不陌生。他所服务的客户都是世界著名企业——惠普、宝洁、NCR等。在这里,他逐渐积累了对品牌、媒体、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认知,也得到了各种国际培训的机会。
一年半后,他跳槽加入宣亚国际传播集团。这是一家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也是国内顶尖的公关公司。宣亚集团对他最大的吸引力在于民营企业的活力和用人不疑的开阔平台。他在宣亚的九年,见证了公司的快速发展,员工从四十人壮大到五百人,业务量从千万元上升到几亿元,他本人也从部门总监成长为集团总裁。他搭建了业务团队和运作体系,制订客户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体系,有效带动了公司业绩的快速上升。从战略制定到实施他都亲力亲为,虽说是职业经理人,但更像一种创业状态。在此期间,他还远赴加拿大获得了多伦多大学的MBA学位。
2007年底,宣亚集团与宏盟集团成立了合资企业,蒋皓出任总裁。宏盟是全球最大的传播集团,总部位于纽约,财富列前500强。合资后,集团进入企业发展的第二次飞跃。蒋皓充分利用宏盟丰富的国际品牌管理经验,把全球最佳实践案例引进到宣公司,让员工能够了解到最新的品牌管理理论与工具。2009年,他被选派到波士顿参加宏盟—哈佛商学院联合组办的高级管理培训班,是班里唯一来自中国的学员。这里云集了众多国际优秀传播公司的顶尖级人才。课上课下,他发现自己成为班里同学很乐于交流的对象,因为他们都对中国市场充满了兴趣与好奇。这让蒋皓倍感自豪,也坚定了他继续在中国传播市场做下去的信心。
窗外皓月朗创业始启航
蒋皓在宣亚集团积累了九年的管理经验,对品牌传播业务的感悟与日俱增。在总裁的位置上,他觉得自己常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毕竟是职业经理人,不是自己的公司,潜力无法充分发挥,为此他偶尔有一种煎熬感。
在内心的召唤下,2011年春节过后,蒋皓毅然离开了苦心经营的宣亚集团,开始自己创业,与朋友一起共同打造优拓传播机构。这年,他37岁。他感谢宣亚集团给了他从总监到总裁,从民营企业到合资企业这个大舞台,五百多个员工的企业在国内专业服务领域规模已经很可观了。他如果继续这样走下去,也会生活得很好。他一旦放弃这一切,给自己以巨大的挑战,这样做是不是值得?但更强烈的人生理念与梦想在激励着他,他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过去的十多年,他不断奋勇向前,经常在努力地改变环境,但也经常需要去适应环境。现在,他到真正的大海中搏击,去闯荡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同时,他是理性的,他认识到,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中国企业与国外的技术和资本的交流越来越多,将来对企业最大的考验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以及如何有效地与消费者沟通。在媒体碎片化的时代,这种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面对窗外朗朗皓月,他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做一个非常好的品牌咨询公司,去创建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到2011年7月,公司已发展到近百人,他希望与员工形成良好的互动,在公司内部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鼓励创新,追求卓越。他希望自己的企业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不急功近利,争取得到市场的认可。
蒋皓与妻子兼校友叶迈(2004年摄于美国)
蒋皓创业的想法得到了夫人叶迈的大力支持。蒋皓与叶迈的浪漫故事始于贸大校园。叶迈是蒋皓下一任校学生会主席,他们在学生会相识、相知、相恋。至今,他们仍很怀念在一起讨论活动计划、贴海报的情景。蒋皓毕业后,他们明确了恋爱关系,叶迈本科毕业后继续在贸大读研。蒋皓经常骑车到学校来看叶迈。2000年,他们结婚。叶迈的导师、国际商学院院长马春光给他们做了证婚人。后来的生活,他们聚少离多,国内国外,读书、工作,曾有近四年时间在北美分居两地。2007年,叶迈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回国,他们在北京定居,生活总算稳定下来。如今,叶迈在美国苹果公司任高级经理。
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为了做一个好母亲,同时也为了支持蒋皓事业上的发展,哈佛毕业的叶迈放弃了收入更高的金融公司,更多地担当起家庭的责任。她觉得这样分工,幸福指数更高。